“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讨厌不如你的我自己”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讨厌不如你的我自己”"分享给大家!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作者 | Chen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楔子
如何让一个讨厌你的人不再讨厌你?
最近收到一个20出头的女生发来的信息。
原来,她名校毕业,刚踏上工作岗位,各方面表现都不俗,连着获得了老板的口头表扬。可是,就在她意气风发之际,她却感到了满满的敌意。
首先是跟她同龄的同事,对她的装扮嗤之以鼻,认为过于花哨,认为她有点奶声奶气的口音是刻意模仿林志玲,显得很假,并且开始孤立她。其次,她的直属上司,也对她的工作表现日渐苛责,甚至好几次存心给她挖坑,有一次她犯了个小错,还当面嘲笑了她。
于是,她感到四周充满了“敌意”,大家好像都开始讨厌她。一向表现优异的她,首次体验到被人讨厌是什么感受,感到非常难过。
我安慰了一阵,然后告诉她:
你倒是不必那么难过。
因为,其实他们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讨厌不如你的他们自己。
1
有很多的讨厌,都不是指向具体的目标,
而是指向自己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其实是这些讨厌他人的人自己说出来的。
肖嫣在我这里做了一年多的心理咨询,起因是她感到很孤独,没有什么朋友,最近又和唯一的童年好友闹不愉快。
我问她闲暇的时候会去做些什么,试图帮助她找到自己可以结识的朋友交际圈。肖嫣表示,她喜欢看电影,每周必去电影院报到,所以我们的话题,就从电影开始谈及。
她对那些在看电影的时候,时不时掏出手机、刷一下屏,以至于让本应黑漆漆的影院有些光电的人非常不满,时常就在观影现场,控诉他们的“破坏公共场合秩序”的行径。有些时候,她甚至直接跟临近座位使用手机的人吵了起来,大声呵止他们的行为。我开玩笑地说,你好像有点像国航的牛大姐。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女孩挺有公众意识,也挺勇敢,不过后来发现有些不对劲:
肖嫣每次谈到电影院,总是会这样“正义感”附身,而且与其他观众的争吵次数也过于频繁,几乎每次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我决定,就此跟她聊聊。
结果,她终于说出自己真正讨厌他们的原因:
不管是恋人,还是好朋友,每次看到他们都是成双结对,一起来看电影,有说有笑的,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看电影,好不开心!
其实,她不是真的对别人在电影院用手机很不满,而是看到别人都有人相伴,而自己却孤身一人,讨厌那个不如别人的自己。
吴毅绝对是个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人,上司也是因为赏识他“长袖善舞”的才华,把他安置在重要岗位,起到“上传下达”、“协调各方”的作用。
可是,吴毅却有一个不能为外人道的“恶习”,为此他希望我能帮助他找到解决之法。
原来,外表十分友善的吴毅私底下却是一个“键盘侠”。他喜欢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发表各种听起来有些“恶毒”的留言,而且有些痴迷此道。比起那些他人雇佣的“黑粉”,他可以说是纯自发,而且运用得驾轻就熟,就是喜好留言“怼人”,“恶毒”到他都觉得自己有点精神失常。
我本来想,大概是他工作里积压了很多“怨气”,想找点地方释放。可是,进一步了解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初的假设有点过于简单。
其实,吴毅并不是谁都会去“骂”一通。细究下来,他主要攻击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家庭比较幸福,而且本人出事之后,家庭成员往往还是支持他,类似这样的新闻,总让他气不打一处来,立马留言怼人,并且对支持他们的言论,大加挞伐。
吴毅自己的家怎样呢?
他从小的生活就混乱不堪,父母极其不负责,小时候就任由他“颠沛流离”地长大,小学6年,换了4个学校,几乎就没什么贴心的朋友。父母然后又沾染上了“赌博”,以至于家财散尽,他读书的学费都是亲戚朋友接济的。长大后,他努力打拼,终于买上房子,成家立业,可是这指不上爸妈,都是靠自己。这一路十分辛苦。
吴毅自己坦诚: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看这些人很不顺眼,而是看到他们哪怕出了事,家人还是能够支持和理解,就很想不通,为何别人的家庭能够这样?
他终于可以面对的是,自己很讨厌的,其实是那个没有其他人那么和睦并且相互扶持的家庭的自己。
从事心理工作多年,我发现:
有很多的讨厌,都不是真的讨厌那个具体的目标,而是指向自己。
只是如此隐秘的内心,实在有点“阴暗”,明明是自己觉得自己不好,向往别人的状态,怎么还到头来批评起别人来?所以,这种念头往往自己也不太愿意面对,只有在可以安全说出、不会被人鄙夷的地方才会逐渐面对和承认。
所以,常常这点不容易、更不被允许看见。
2
为何他们不能直接表达对别人的羡慕,
而是用讨厌来表达?
讨厌的不是别人不好,恰恰是别人的好,自己得不到。
有这种想法,是不是挺变态的?
大概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其实有这种想法,并不鲜见:
有的人明明很喜欢对方,但是对他却异常冷漠,甚至冷眼相待。
有的人自视甚高,好像对金钱很不在乎,但是内心却对财富有很大的渴求。
有的人总是高谈阔论,追求公平、正义,可是他恰恰是最破坏规则的人。
……
我不做道德评判,想从心理层面来理解一下这样的想法。
为何他们不能直接表达对别人的羡慕,而是用讨厌来表达?
首先,他们的内心不能接受自己对他人的羡慕。
对他人的羡慕,其实可以是一种平等的欣赏,也可能成为一种激励自己上进的推动力。但是,在有些人心中,则是戳中自己的软肋。对他人的羡慕,就变成对自己“不行”的再次确认。肖嫣不能接受自己对别人成双成对是羡慕的,吴毅不能接受自己对别人家庭幸福是羡慕的,因为一旦他们接受了这种设定,就意味着他们自己需要面对那个确实隔绝与人、家庭非常不幸的现实,而这恰恰是他们总是试图回避面对的。
但是,这种情绪又十分影响他们,让他们难以忽视,所以他们转而用讨厌来力证,那些让他们羡慕的对象其实很不行。所以,他们总是在对方身上找缺点,而这个世界上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白”,总有一些黑点,而这些“黑点”就会被他们无限放大:你在电影院用手机,破坏观影,所以,我一点不羡慕你们。亦或者,他们总会找到一些能过自圆其说的理由,来证明别人的好没什么值得羡慕:你做错事情,家人不离不弃,是因为爱你的“钱”,是因为他自己“懦弱”。
其次,他们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拥有别人的好。
一般来说,羡慕别人的话,就努力进取,成为这样的人呗。自带bgm的尹正,总给人一种“张国荣”的感觉,其实他从小就很欣赏张国荣,并且以他为榜样,不仅发型、服饰上积极向张国荣靠拢,更主要是演技实力上也努力靠近,虽然很多剧都是男二号,但是他的演技和气场不输男一号。
然而,有些人却选择反其道而行之,我不去努力向别人靠齐,而是让别人向我“靠近”,想办法让自己的“不进取”合理化。这些人往往是比较自卑的人,缺乏黄晓明式“我觉得我自己行”的霸道自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本事做到这些,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毁掉”让自己羡慕的对象,让这些人身上的优点全无,至少在他们看来如此,这样就不用那么费力去向他们看齐,更不用看着别人的好来刺伤自己的眼睛。讨厌,就是直接表达这种“毁掉”的情感体现,他们其实是在用讨厌别人的方式,来告诉自己,自己不是无能为力,而是这根本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当然,这是自欺欺人的。
还有,他们需要通过讨厌来表达认同感,以获取安全感。
上面这些人,因为内心比较脆弱,所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很难真正意义上独立思考和判断,所以很容易“抱团”。《乌合之众》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他们所在的群体,往往是跟他们相类似的人,当一个人表达出对自己羡慕对象的讨厌后,其他人往往也会蜂拥而上,这往往是心照不宣的。即便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做法可能有些问题,但是因为身处群体之中,看到自己的“同类”也在那讨厌,他们也会转向讨厌。
况且,讨厌,对他们来说,是更熟悉的东西,本身就容易引起共鸣。所以,如果你看到群体性的“讨厌”,千万不要武断地判断这个被讨厌的人一定做了什么犯众怒的事情,很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群体性自我讨厌被激发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有一个专业术语可以差不多涵盖这种心理现象: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一种防御机制,是说,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有一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情绪、欲望和冲动,然而,在意识中,他会表现出一种完全相反行为。比如,明明喜欢,却因为自己不能接受,所以采用了讨厌。
一般来说,成长在一个比较严厉家庭的孩子,容易运用这种反向形成的机制处理问题。因为父母总是反对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长此以往,这个严厉父母的形象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会形成严厉的超我,不允许他做他想做的事情。而这个时候,相反的欲望或情绪就会呈现。
肖嫣的父母是不允许她犯一点错的,从小就在批评数落她,哪怕她作为一个小孩,无心地说了一句童言童语,也会大声数落她,讲她“乱讲话”。而吴毅的父母,虽然对他不管不顾,却总是要求甚高,一直以一个大人的标准在要求他,甚至要求吴毅像父母一样对待他们。可想而知,这种家庭环境之下,他们会运用这样的机制处理问题不奇怪了。
他们往往是很难面对真实的自我,但是真实的自我又不可能被泯灭,所以他们总是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之下。压抑久了,一个人就容易爆发,而一个不伤害自己的爆发,往往是指向别人的怒火:讨厌别人,总比讨厌自己更好一些。
弗洛伊德有一本名著《少女杜拉的故事》,说的是弗洛伊德给一个脾气很古怪的十几岁少女做心理治疗的故事,虽然是一本案例,但是写的很生动,犹如一本探案小说。故事是从一起疑似“猥亵”少女案开启的。被猥亵的少女就是主人公杜拉,而杜拉声称猥亵他的人,是和他们家关系很好的K先生。
杜拉声称,她跟K先生在湖边散步的时候,亲吻了她,这让她感到十分恶心,并且扇了他的耳光。
然而,K先生却极力否认。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还有摄像探头可以调取,所以这起事件成了“罗生门”。
于是,心理的侦探弗洛伊德介入其中。通过仔细的探究,事情发生了反转:
原来,杜拉表面上很痛斥K先生,其实她心中一直都很爱K先生。
这大概是最早被讲述的一个“反向形成”的故事。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讨厌,以及那些说得出口的讨厌别人的原因。在很多讨厌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刻且复杂的因素。
当然,如果我们一直纠缠在虚假的讨厌之中,看不清真相,就很容易被这些具有穿透力的负面激烈情绪所裹挟。当我们搞清楚这些讨厌背后隐秘的所在,慢慢让真实的一面浮现出来,我们对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3
如何识别这种“虚假的讨厌”?
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讨厌别人,都是指向了讨厌不如别人的自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恶判断,可以喜欢,可以讨厌,这本属于个人自主的范畴。我们可以有讨厌,而且应该有讨厌。如果一个人连讨厌的权利都没有,那是很可怕的,这本质上是比讨厌别人更深的压抑。
只是,我们需要把一般的讨厌和这种虚假的讨厌区分开,这对于那些讨厌别人的人,和被讨厌的人,都有意义。区分的意义在于,我们到底在讨厌的是别人,还是讨厌的是自己。如果讨厌的是自己,那就从自己这边做起,而被讨厌的人,也不必那么纠结。
一般来说,一般意义上的讨厌的情绪,往往会在一个比较适度的范围内,不会太激烈,不会上升到言语,更不消说是长期的、经常性的讨厌,乃至于更为激进的表达。
我们讨厌一个人,走开就好,何必跟他多做纠缠?
这是大多数时候的讨厌。
然而,那些更为隐秘的讨厌,往往会用比较“过”的状态来表达,具体呈现为大声呵斥式、狂飙突进式、过于一本正经式,而且容易变成持久战。
举个例子。青年偶像蔡徐坤,拥有几千万的女性粉丝,同时,大概也是中文互联网上被黑的最多的一个人。不仅有很多黑他的留言,不少视频网站上都有黑他的视频,特别以他打篮球和他歌词作为讽刺对象。
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值得那么多人,如此长久的讨厌呢?他说他喜欢打篮球,这不是挺正常的表达吗?我没有查到他做过什么不堪的事情,也不觉得他的行为举止有什么过分的地方。我只能理解,对他“乐此不疲”的讨厌,其实并不是指向他本人的。
所以,通过判断情绪表达的力度,往往可以判断是真的只是讨厌这个人,还是讨厌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情愫。
之所以要用更为“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讨厌,是因为自己极力地想掩饰内心其实很想认同对方,但是内心又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因为害怕自己压不住,因为这种矛盾的状态让人非常焦虑和煎熬,就像内心有一团火,但是又不想让它释放出来,所以必须“拼命”地抵制,这样才好压制。在这过程中,其实调动了很多心理能量,也因此这种讨厌的过程,往往会显得异乎寻常。
4
如果你成为他人讨厌的靶子,
你该如何应对
所以,当你被人讨厌的时候,请你务必考察一下,对方的情绪状态,是处在一个合理的讨厌范畴,还是已经有点“过激”。如果是“过激”,那么大概率他并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在讨厌不如你的自己。
被人讨厌,当然是一件会让人感受很糟糕的事情。不管别人是真的讨厌你,还是假借讨厌你,在隐藏内心的隐秘。
一般来说想要爱你是我压抑不了的念头_“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讨厌不如你的我自己”,被人讨厌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降低,陷入低落的情绪状态,甚至也会想办法做点什么,予以还击。
然而,当你能够意识到,对方并不是真的讨厌你的时候,我想也许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
首先,是理解不管你做了什么,对方都会讨厌你。
有些人会认为,大概我“改变”了,别人会不会讨厌我了。特别是那些讨厌你的人,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诉求”,而且这些“诉求”虽然不尽合情理,但是总有那么些许的道理。所以,被人讨厌的人,总想着“我赶快来改”。然而想要爱你是我压抑不了的念头,这往往是缘木求鱼,找错了方向。别人既然不是真的讨厌你,又怎么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有所改观呢?你的改变,只会让他们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讨厌确实是有理的。所以,我不认为,你需要按照对方的“思路”做什么改变。
其次,是理解不管你怎么还击,对方都会不依不饶。
有些人会认为,我要还击对方,凭什么受他们的气。其实,这么做,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很容易火上浇油。因为对方的讨厌,来源于深层的心理能量,并非正常状态,所以这种讨厌具有强大的力量,不是同样具备深厚的心理能量,你就是在“螳臂挡车”。在这种关卡上,硬碰硬,往往是没有好结果的。
而且,你的还击,也会进一步让对方更加触及内心深处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问题,这会激发起更加强烈的能量。为了捍卫自己原有的理解世界的逻辑,他们会反过来更加拼命讨厌你,甚至可能做一些非常过分的事情。
因此,我们可以做的是,做好自己,不为所动,也不出头挑事。
既然对方真正指向的并不是我们,而是他们自己,这就代表了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所以不必为他们的烦恼,背负起自己的情绪波动。请用一种更加同情的视角去理解这些朝向你的讨厌,先把自己因为被讨厌激发的情绪处理掉。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做什么,做好你自己本来该做的事情,不要因为他们改变自己原先的轨道。而这也是讨厌你的人从来没有想到的一个结果,不管你是做出他们想要的改变,亦或者与他们对着干,都是他们更愿意见到也是更常见的结局,而一个人可以被人讨厌却不被影响,是他们本身需要学习的东西。他们的生活里,就是有太多因为害怕别人讨厌,从而不敢做自己,才让他们渐渐地成为了这样的人。
当然,既然做好自己,也就意味着,没必要跟他们费口舌之争,你管你讨厌,我自岿然不动。因为讨厌发送出去,对方不接,那这个讨厌也就有点自讨没趣,久而久之,对方也会觉得“没有意思”,或许会转而寻找其他的讨厌目标。
最后,如果你有可能,也希望你能够帮帮这些人,至少从读完这篇文章,开始能够理解这些人做起。
5
如果你经常讨厌别人……
这些年,由于互联网的发达,有很多这样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他们喜欢把很多的问题道德化,通过把自己置于道德的最高平台上面,用自己看起来义正言辞的讨厌,来享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
然而,他们的内心也有很多想突破自身约束的愿望,因为他们不能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一直以来被钳制着。
而这是他们真正悲剧的所在。
当然,要识别别人处于情绪过激的状态,是真讨厌还是假讨厌,还是容易一些的。要在情绪过激的时候,识别出自己是真讨厌还是假讨厌就很难。肖嫣和吴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别看文中篇幅很短,其实我背后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用好几次,甚至好几十次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帮助他们发现内心世界背后隐藏的不敢吐露的心声。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可能属于这种“不是真的讨厌别人,而是讨厌不如别人的自己”的状态,以下这些话,我想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首先,祝贺你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要肯承认,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些过激,很可能表面情感之下,藏着一些深层的情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希望你能够继续努力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往往会提示我们,真正让我们陷入其中的到底是什么。
其次,讨厌自己真的很难面对,但是并非不能面对。
我们之所以宁可讨厌别人,而不是讨厌自己,是因为这对我们是一种保护,保护我们本已脆弱不堪的自尊,犹如纸糊的房子,再被最后的一点风浪吹得散了架。所以,不要过于自责自己会用这样“阴暗”的方法来对待别人,实在是我们在自保之余,已经不能顾及其他。
然而,这并不是要为讨厌别人辩护,不迁怒别人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对你来说有一个过程,甚至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需要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甚至可能是从理解自己为何要讨厌别人,这个起点出发。请允许自己面对自己的脆弱,我们往往就不太会再继续用讨厌别人的方式,来讨厌自己了。
再次,当你讨厌别人的时候,特别是要过激地讨厌别人的时候,请喊暂停。
指向他人的并不正常的讨厌,往往会是一股强大且不易受到掌控的力量,千万不要以为你自己可以驾驭这种威力。
如果说,已经形成一个讨厌某个人、某个群体的小团体,那么这个小团体的“掌控人”一定不要窃窃自喜,以为你集合了众人的“讨厌”,可以大干一场。这种来自内心深处,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能量,是不可能被你掌控得了的,很容易就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火烧自身。
因此,我强烈地建议那些很容易陷入到“不是真的讨厌别人,而是讨厌不如别人的自己”状态的人,在觉察自己可能要采取过激方式去讨厌别人的时候,脑海中务必要浮现出一张“喊停”的图,想尽一切办法,尽力平息自己的情绪,哪怕去洗个冷水澡、用冷水龙头冲下头都好,反正是要让自己从这个可能一触即发的局面里暂时挪开。
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被你无辜牵扯进来的那个讨厌对象考虑,也是为了你考虑,这种力量一旦完全失控,最终为此承担后果的还会是你本人,而且,你从这场讨厌之中,只会收获更多的挫败感。
当然,希望你能够走出过去的阴霾,不再用一张讨厌这也讨厌那的面孔示人。
真正内心阳光的人,不会盯着别人身上有哪些让自己讨厌的地方看,而是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别人身上有哪些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有哪些自己可以吸收提升的地方看。
而这恰恰也是人生幸福和不幸的分水岭之一。
我无法祝愿你不被人讨厌,这实在难以控制,但我真心祝愿你可以不用继续随意讨厌别人,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再继续讨厌那个不如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