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施虐者想分手的表现_所有的感情,都怕这三个字

导读: 明明是丈夫先冷漠,却解释自己冷漠的原因是妻子后来的表现,妻子不想让婚姻关系因此破裂,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甚至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掌控在婚恋关系中很明显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情感施虐者想分手的表现_所有的感情,都怕这三个字"分享给大家!

《冷暴力》

原著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冷暴力》。

有时候我们过的不快乐,总会用"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游走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常常有某一天工作不顺心,又和爱人吵架的日常,家庭也总会有各种问题。

我们总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过去就过去了,却不知道它们很有可能就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冷暴力,日积月累的冷暴力将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我们对身体暴力的辨识十分明确,但对杀伤力同样不小的冷暴力,多数时候浑然不知。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他认为,所谓的"冷暴力",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

在这本书中,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深入地探讨了冷暴力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危害;并指导每一个可能遭受冷暴力的人,认清自己的处境,跳出这一恶性循环。

这本书使很多读者如梦初醒,作者伊里戈扬立起一面照见冷暴力的镜子,让丑恶无可遁形,为正在受此虐待和将来可能会承受虐待的人们,提供了试图改变的建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冷暴力》。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生活中,这些冷暴力正在摧毁你

冷暴力在所有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情景中,都有可能发生,但人们对其没有与身俱来的感知力,因此多数时候无法辨别自己是否正在遭受冷暴力。

作者详细阐述了夫妻、家庭以及职场中情感施虐者想分手的表现_所有的感情,都怕这三个字,那些常常发生的冷暴力。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些不为人知的冷暴力,你是否也遭受过冷暴力?

1、夫妻之间的冷暴力

夫妻间的冷暴力常常被看作是双方强弱势的问题,他们之间大于常人之间的包容,使得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是单纯的打情骂俏或是小小的言语冲突。

常见的夫妻间的冷暴力有三种,分别是以掌控为目的、倾向以冷暴力为防御机制的以及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纠缠"或"骚扰"。

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一对外国夫妇,丈夫渐渐疏离而冷漠,只有自己有需求的时候才会显得温柔,妻子为此问题寻求过解释,但是丈夫没有任何反应,态度也并未有所改变,妻子不喜欢冲突便表现的尽量开心。

日子一长,妻子也会因此沮丧抑郁,这时候丈夫开始解释,他的态度是因为受不了妻子心情郁闷、了无生气的样子。

明明是丈夫先冷漠,却解释自己冷漠的原因是妻子后来的表现,妻子不想让婚姻关系因此破裂,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甚至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丈夫还希望妻子对他百依百顺,否则就会折磨她,排斥她……

在这段关系中,丈夫已经逐渐对妻子实施掌控,尽管她开始是感觉不到的。

这份充满掌控欲的关系得以存活下去,正是因为妻子过于忍让,而忍让的源头多半是出于对丈夫更加深厚的爱恋。

面对困境我们会为了保护自己撒谎,那么撒谎就是我们的防御机制。

倾向以精神虐待为防御机制的人,一旦在婚姻中犯错,无法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出现间接的冷暴力,为对方冠以莫须有的罪责,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纠缠"或者"骚扰"作为第三种冷暴力出现在夫妻间。这种虐待手法常见于离婚或分手后。

比如分手后的情侣,一方总会持续性的电话骚扰或是在某个对方会出现的地方守候,离婚后的一方,也可能由于双方遗留的联系,包括子女或者还没理清的财产问题而持续的保持联系。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2、家庭中的冷暴力

家庭中的精神虐待分为间接虐待和直接虐待,间接虐待中施虐者的方式表面想要摧毁的对象大多是配偶,但是最终受虐的却是子女。

当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子女主动或被动的成为目击证人,承受多方的恶意。严重时,也会成为受虐者发泄的对象。

当这些孩子见证了父母之间的羞辱甚至动手的情景时,别无选择的子女,只能将自己隔离起来,以躲避这种冲突,因此他们可能无法建立完整的自我或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上是间接虐待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那么接下来这个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遇到的例子,便是家庭中的直接虐待。

我们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教导下成长的,一些父母总会在教导完孩子之后,补上一句"我这么做全是为了你好。"或者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更加直接的时候,父母会嫌弃子女笨,做事情没有规划,成绩不好等等。

当父母时常将这些话挂在嘴边的时候,说明孩子离他们所期待的样子有一定距离,父母表现出有意无意的拒斥,就是直接虐待。

孩子不但要承受这些带有精神虐待的言语,还将其内化,很多时候这种暴力会转为自我伤害的行为。

不管任何情况下,直接虐待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要求而显得羞愧,觉得自己多余。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3、职场中的冷暴力

同事之间,种族、性别、外貌的歧视是最为普遍的虐待,在某些工作单位中,总有一些女同事做不了,男同事更能胜任的岗位。

同事间的精神虐待也有可能是由于受虐者的竞争力太过突出,施虐者为了自己的职业前景而牺牲别人,不惜手段。

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精神虐待又分为上司被下属欺负和下属受上司欺压,前者较少发生,后者屡见不鲜。

下属欺负上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多数时候,不是一个下属就能够欺负的了上司,他们会找一些帮手,一起来实施掌控这一过程。

某公司空降了一位行事风格和方法,都不被原来同事认同,自身在设法调适过程中不够强势的新上司,在他布置工作任务,调整人员分配时,下属会出现不满情绪甚至不配合,这就是上司被下属欺负的现象。

职场中上司对下属的精神虐待得以快速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上司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职场权利。

他们一般通过拒绝直接沟通、打击信心、破坏名誉、孤立、欺凌等手段对下属实施冷暴力。

当他们想要打击员工信心时,会巧妙的借助非言语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比如说耸耸肩表示不赞同,或者眼睛里欲言又止、令人难安的恶意,上司质疑下属的一言一行,使该员工的业务能力在整个团队中被质疑。

当他们想要破坏员工名誉时,会直接拿员工的身体或者其他缺陷开玩笑,或者迂回的言语引起旁人的怀疑。

当他们选择彻底瓦解一个员工去孤立他的时候,便联合更多的同事对其实施暴力,被孤立的同事可能每天一个人吃午饭,在别人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工作任务。

然而这种工作氛围并不会为公司带来任何好处。被孤立的过程十分难熬,并且很有可能迫使员工主动离开工作岗位,所以很多时候,管理层往往通过架空孤立一个人的方法,来迫使这个人的主动离开。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为什么有些人变成了施虐者,

有些人是受虐者

事实上,施虐者实施暴力,是出于想要掌控对方的欲望,达到掌控的目的,实现对对方心灵或精神的支配。

形成掌控关系,达到掌控目的,需要经历引诱和影响两个时期情感施虐者想分手的表现,引诱过程中,施虐者不断塑造自己为受虐者心中着迷的对象,背地里动手脚,让对方日渐离不开自己。

引诱过程的顺利进行,是为了在真正做决定和产生看法的时候影响受虐者,引导其摒弃原来的思考方式做出施虐者设想的决定。

掌控在婚恋关系中很明显,当冷暴力的施虐者发现所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者对方太过依赖彼此的关系,精神虐待的冲动便有了小火苗。

越是亲密的一方受到的痛苦会越严重,过于亲密的关系,使施虐者恐惧和不安,他必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距离之内,按照自己期待的样子行事,当施虐者达到了掌控和支配对方的时候,精神虐待也就成为现实。

但在冷暴力虐待中,没有绝对的施虐者和绝对的受虐者,人们遇到危机的时候,都可能选择虐待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因此,某段关系中的受虐者,可能也是下一段关系中的施虐者。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但是有一些人,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总是在充当施虐者。

比如说:

自恋的人,自恋的人浮夸、极度自我中心、对他人完全缺乏同理心,渴望赞美和肯定,他们不能真正的感受到悲伤和失落,不会内疚,更无法理解别人的情感,某种意义上,理解别人这种事情,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

所以实施冷暴力对他们来说,是一件不用思索就可以进行的事情,也不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后遗症。

精神分析师们认为,自恋的施虐者是一种无症状的精神病患。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笔下的自恋者,因爱恋自己水中的倒影而溺死。

缺乏责任感,不喜欢负责任的人,往往也容易成为施虐者。

生活中那些富有责任感的人,为人处世方面会考虑的很周到,生活职场中,也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责任为何物。

而缺乏责任感的人本身不懂责任的重要性,不在意他人所受的伤痛,也就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在行事风格上显得自私自利。

偏执型人格的人,因为自身清高、多疑、判断不断的特点,也会更加容易成为施虐者。

在冷暴力虐待中,其实谁成为受虐者并不不重要,因为精神虐待行为是施虐者发起的。

只是沦落为受虐者的人,是更加容易被利用和诱惑,有明显暴露在外的缺点。比如说那些天真的人、缺乏自信的人、善于表达感受引来嫉妒的人……

我们会发现,精神虐待中的受虐者对现状是逆来顺受的,这大概是他们所处的关系不是亲密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出于对爱和利益的需求而表现的逆来顺受。

但是我们要区分受虐者和受虐狂,受虐者不是受虐狂,受虐者渴望脱离苦海的,而长时间没有脱离苦海,可能是还抱有“改变对方”的英雄幻想,可能是根本无力保护自己,但是一旦解脱,他们会轻松无比。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给冷暴力遭受者的建议

本书前半部分运用大量的笔墨,在于解析精神虐待现象,这一切的目的,都是希望还未遭受精神虐待或者正在遭受精神虐者但不自知的人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冷暴力的存在并勇于寻求办法,从中解脱。

对此作者给出四点建议。

第一要调整应对方式。

当受虐者发现夫妻出现问题时,应积极认清虐待的过程,明白在冲突中自己负全责是不合理的,把罪恶感、容忍等感性的情感放到一边,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

亲子领域,父母也需要学着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子女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职场中,因为存在权利阶层,所以保护证据和目击证人相当重要。

第二要行动。

受虐者要坚决行动,不惧怕冲突,打破恶性循环的状态,可以尝试将危机展现给身边的人。

职场中,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求助,找到愿意聆听的同事,或是直接向人事部门寻求帮助。

第三点建议是从心理上对抗虐待行为。

支持对于受虐者是不可或缺的,旁观者是看不到本质的虐待,总是站在中立角度试图调停,因此受虐者自身需要寻求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给予自己支持和力量。

从心理上决定对抗虐待,而不是一味的为施虐一方辩解、找理由。

第四点建议是法律介入。

作者认为有些案例是只能靠法律的干预才能得以解决的,客观地运用法律,可以让外人看清事实真相,也可以终止虐待行为。

最后一点是“重建尊重”。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一方不尊重自己、偶尔撒谎的行为,但是出于内心对其的爱与包容,我们擅于原谅,擅于忘记。

正是因为我们把不尊重、撒谎、别人的操控行为认为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才会在容忍的面具下,放弃对对方约束和禁止,接受那些不对的、有害的事物。

我们控制不了冷暴力发生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改变认知,增强判断,不要一味的委屈自己去忍让。从生活入手,重建尊重、拒绝撒谎,做一个更加幸福快乐的人。

冷暴力杀人于无形,它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迷失自我,情绪完全被牵着走。它不像别的创伤那么猛烈,却能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到灵魂深处。

明明好好沟通就能解决的事,却因为冷暴力把深爱的人伤得体无完肤。

在日剧《最完美的离婚》里,有这样一段台词: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对对方没有爱,也没有任何期待,却在一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遭遇冷暴力,我们要及时止损,勇敢放弃,别怕失去,放胆去追寻另一种人生,别怕迷茫,勇敢闯出去。

随时清零,不畏失去。你的人生,你可以自己定义。

所以,请远离那些使用冷暴力的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