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男人何去何从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现代男人何去何从"分享给大家!
男人也会离家出走?
人们在谈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总喜欢列举那些了不起的物质成就:科技硕果、福利待遇、生活享受等等,但却大大忽视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和内心世界中悄然失去的、被剥夺的那些最宝贵的东西,尤其是两性之间天然的依存与合作关系,以及由此而绵延的人伦亲情。
大约200年前,在人类存在了50万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场空前的社会变迁,即工业革命。它把男人从家里夺走:它迫使或诱惑男人离开妻室儿女,放弃家园,告别父老乡亲,到远处的工厂、矿山去上班。从此,男人便从日常的田间劳动和家庭生活中撤退了。儿子不能经常感受父亲的音容笑貌,只得全身心地依赖母亲。成长中的男孩缺少父爱的滋养和男子气的浇灌,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缺憾。然而,男人们很快适应了这种缺憾,并以此为正常。其实,男子汉形象与心理的扭曲,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祸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父爱饥渴症
工业革命对个人生活的冲击是强烈的。接受了工业化洗礼的父亲一改昔日的面目:他不再朴实温和、不再健康豁达;他与疏离、孤独、焦虑甚至暴戾结下了不解之缘。2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男人承袭和强化着工业化男人的特点。他们化得越彻底,就离女人和孩子越远。男孩在其到达青春期时,往往厌恶父亲,但这种厌恶又掺杂着得不到父爱的失落与遗憾。当他终于长大,变成父亲那样的男人时,便时而自责,时而伤感,但他并不明白自己究竟缺少了什么,为何如此孤单。他盲目去尝试种种可能补偿的办法,包括性放纵、酗酒、暴力甚至战争冒险。有位西方男性学者罗伯特·布赖把男人的这种隐患称为父爱饥渴症,委实耐搜拔丁?
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的、粗犷而温和的、自信而又会关心别人的、智慧又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气。男孩需要每天数小时而不是几分钟与父亲呆在一起,从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他在与父亲嬉戏玩耍之中,学会欢笑、豁达、乐观。总之,他从一个男人那里学会做男人。
在男性心理学中,渴望男性可能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可以说,大多数男人,在他们40岁之前,基本上是在女人世界里生活的: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女友,进而是妻子。40岁以后,似乎仍没有可供男人成长的真实世界,因为他在外边看到的,统统是些虚构与扮演着某种角色的男人。他只能看见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形体,看不见男人的内心。久而久之,男人就仅仅习惯于观察形体,而无法体验内心了。这是男人的悲哀,也是女人对男人的抱怨所在。因为,男人即使对他钟爱的女人,也多半只会欣赏她的形体,而不懂得爱她的心。真的,如果一个男人就连同性的心都不曾抚摸过、感受过,他又从哪里学会去触碰和体察一位异性的心呢?
摘去伪装面具近年来的西方男性解放运动,起初有些消极。仿佛男人只需要自我控制、忏悔、给自己敲警钟等等。就像历史曾否定过女人一样,极端的男性解放论者也否定了男人。这或许是由于男孩们太多地目睹了母亲遭受羞耻时,悄然留下了自卑感,因而他们长大成为男子汉时,竟然不知怎样做人了。他们在某种二等公民的感觉下,在一种耻辱的阴影下,怎么可能建立新的性别认同和平等意识呢?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的报刊上曾充斥着诸如可怜的男人被女人弃绝之类的故事,实在是歪曲了两性关系的本质,造成了男女之间更大的误解。
现代人总是喜欢谈论所谓角色,仿佛你必须去扮演什么,而不是展示你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心愿。你瞧,男人善于扮演被他人规定的角色了,因而虚构与伪装便是男人普遍接受的扮演方式。
工业社会中,男人的角色似乎扮演得不错。他们就像木乃伊般地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清早起来上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挣钱养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知道他们的辉煌灿烂背后掩盖着多少无奈与困顿!男人的笑容中往往潜藏着孤独的阴影,他往往需要对手或敌人,否则他就无从发现自己的用武之地。扮演得好的男人,吃苦耐劳,彬彬有礼颇让人肃然起敬,但却很少让你感到亲切平等。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不问为什么要做;他们行动领先,感觉第二,因此有些行动是没有感觉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感觉,因为感觉是内在的,需要用心去体会。本来嘛,如果你的任务就是扮演某种角色,那你就变得呆板木讷,就很难把你的角色与内心感觉统一起来;如果一种角色模式根本不提供关于内心世界的信息,那么这种角色模式的承传只能造就一代又一代木讷的、内心空虚或感觉紊乱的人。难怪,这个世界的年轻男人也只学会了行动,而没有学会感觉。表面的粗暴和表面的文质彬彬,都是对男人形象的扭曲。真正的男子气并不是你想用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的那种扮演出来的特征,而是使你成为男人,能得到发展、成熟、完善的那些潜能。巴西有个叫赫旺特的民族,其男人有8个阶段的成熟过程。他们用40年来学习成熟的男子气,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男人。他们既强悍,又温和;既富于行动,又富于热情。赫旺特的男人既喜爱美丽,但在行动上又善于自持。他们白天到城市里做工,晚上心安理得地回到林间小屋中去与亲人团聚。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风景,他们只报以淡淡的一瞥。
要勇于承认真正的男子气是什么:当你抱着孩子并亲吻他时,你是在流露男子气;你流泪伤心,也是你男子气的一部分;兴高采烈和手舞足蹈,并非女人独有的表情,男人原本也有份。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很值得男人思考。
尊重、抚爱和赞许,是男人的精神食粮。对儿童期的男孩来说,没有比爱抚和赞许更强的支持力量了;缺少了它们,男人的生命就像花儿缺少了水分,从而变得枯萎。男孩子得不到亲近与爱抚,日后就会用畸形的方式去补偿,从而成为占有狂、统治狂和 狂。一个时期以来,男人对待 也好似完成机械作业,不触及心灵与感觉,因而性无能、性冷淡者比比皆是。男人如果不能在与配偶的心理与感情交融中去获得人类特有的性快乐,那么求助于兴奋剂和其他畸形方式去达到性满足就成为必需。
渴望父子亲情
其实,每一位表面威严或漠不关心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内心深处苦苦期待儿子爱他,尊重他,这就赋予了儿子某种权力去影响父亲,这些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观点,似乎家长有权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儿子也会伤害父母的自尊。
我们常常看到,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彼此需要沟通内心的信息。有时,男人的愤怒和与痛苦,恰恰来自他内心深处缺乏亲情的抚慰,因此感到生命的荒漠与枯萎。
在某些家庭里,尤其在那些夫妻闹矛盾的家庭中,母亲有意无意地联合儿子去反对父亲,由此而造成父子之间的疏离。有个儿子,由于表示了坚决站在母亲一边,父母离异后10年未与父亲见面。当他35岁时,偶尔从一个电视节目中得知他父亲病重的消息,儿子心里非常内疚,决定赶到千里之外去探望父亲。他千方百计找到父亲住处,忐忑不安地敲门。当白发苍苍拖着病体的父亲出现在门口时,儿子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句话说出来:爸爸,我不再听妈 一面之词了,希望你能原谅我。父亲顿时热泪盈眶,一边让儿子进屋,一边喃喃道:现在,我可以安心地死去了。
看来,父子沟通的障碍,什么时候打破都不算迟。父亲不能与儿子正常沟通而产生的饥渴感,有时变为一种内心的绝望而自毁,有时则以一种暴力方式去宣泄,从而使父亲更害怕遭到孩子与妻子的弃绝。对所有的儿子来说,学会理解和尊重父亲,便是学会做男人的必要途径。男人的心灵中,特别不能缺少的是尊重与赞许。现实生活中所见,男人易于赞美和尊重异性,包括母亲,但却难于、羞于赞许同性,尤其是父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儿子与父亲之间缺少亲近感时,爱的饥渴就逐渐变成一种畸形的情绪。这种未得到满足的饥渴感驱动男人拼命在社会上去寻求成就,以补偿他所需要的自尊与威信。如今我们看到的某些铁腕政治家,拼命挣钱的商人,不惜一切代价去摘取金牌的运动健将等等,多半在受着其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饥渴感的驱使:他们业绩辉煌时感觉良好,但失败与挫折却可能使他们一蹶不振。这就是 人的脆弱所在,其实,女强人多半也有同样的心理倾向,只不过在一个以表面的成功为代价评判标准的现代物质主义社会中,某些精神与心理现象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罢了。而且,在这个以竞争为导向的时代,人们仍旧一味地计算所得,却忽视了太多的失去。君不见,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女人短4-6岁。这也许是男人追求成功的代价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