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焦虑不安,你可能是“内在资源”不足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总是焦虑不安,你可能是“内在资源”不足"分享给大家!
如果陪餐的校长和学生同时吃坏了肚子,一起被送进医院,这就算及时发现问题了吗?靠政府行政命令(比如通知)做教育,更像是“补窟窿”、“救火”,根本谈不上长效机制。完善的《教育法》才是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标准,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到处贴创口贴。
2019年2月2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顿饭与学生一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校长,这不会有什么异议。不过,为防患于未然,《通知》要求校长每顿陪餐,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如果陪餐的校长和学生同时吃坏了肚子,一起被送进医院,这就算及时发现问题了吗?
显然,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都是在餐前发生的,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是否需要陪着食堂管理员一起买菜、一起洗菜、一起做饭、一起打扫卫生呢?
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满天飞,隔三差五总要发一些。
学生打架了,通知治理校园“霸凌”;老师工资低了,通知提高教师待遇;留作业微信发多了,通知不得使用社交媒体布置作业;孩子的屁股出现不明针眼,通知所有幼儿园排查虐童……
不由得为校长、园长们担忧,应付“通知”就够受的了,如今还得陪着学生吃饭,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教师激励机制等等,这些同样至关重要的事,还有时间管吗?
当前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负,给家长减负,而校长、园长是否也该减负了?
靠政府行政命令(比如通知)做教育,更像是“补窟窿”、“救火”,根本谈不上长效机制。
从形式上看,“通知”有“甩锅”的嫌疑。出了问题,教育部门一纸通知,抓几个典型,震慑一下,就算完成任务了,给公众的印象是“我管了”。
凭通知去管理教育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
此次“陪餐”机制如何落实?校长没去“陪”怎么办?校长拿着自己带的饭陪学生吃怎么办?
依法治国,同样需要依法管理教育。
完善的《教育法》才是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标准,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到处贴创口贴。
应该减少“通知”,强化法治,这样教育主管部门也能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把精力投入到《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当中,切实起到监督、引导作用。
学校的实际管理者还是校长,而不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国际教育知名专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资深自媒体人,获评网易号“2018态度风云榜年度耕耘作者”、腾讯教育“2017年度最具价值自媒体”、一点号“2017年度耕耘奖”、丝瓜网“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
教师 校长 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