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捉摸不定,身体最易“闹情绪” 掌握这些养生秘诀,舒心又安心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气候捉摸不定,身体最易“闹情绪” 掌握这些养生秘诀,舒心又安心"分享给大家!
“三伏天”已过,今年的盛夏酷暑时段将落下帷幕,但“秋老虎”的势头还是不容小觑。最近昼夜温差大,偶尔午后还会下点小雨,忽高忽低的气温令人捉摸不定,此时身体最易生病。如何在夏秋交替之际修身养性?慢性疾病患者又该注意什么?一起来听听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师张云展怎么说。
季节交替气候不定 慢性疾病患者要格外注意
近日,34岁的孙女士被腹泻搞得心力交瘁。“以为吃几口冰西瓜没事,想不到后劲‘威力’那么大,已经拉肚子一天了,现在双脚发软浑身无力。”忍无可忍的她来到张云展的门诊治疗。
张云展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辨证孙女士是受寒湿之邪所困,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大便异常等,为其配了“藿香正气散”并叮嘱日常饮食要清淡,不吃寒凉之物。饮食规律了几天后,孙女士的腹泻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近段时间的气候状况可以用‘寒气将至未至,暑气将消未消’来形容。早晚温差大,风寒之邪会侵袭人体,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等;而午后气温偏高,户外工作者要注意防暑;同时,经过一个炎热夏天的各种冰冷寒凉‘拷打’,我们的脾胃功能已非常虚弱,所以饮食稍不慎,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
张云展表示,季节交替之际,除了以上常见疾病需要格外注意,有以下慢性疾病的患者也要做好自我管理。
心脑血管患者。“秋老虎”时期,午后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流失后血液黏稠度会升高,非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人们在此时要尽量避免做一些剧烈运动,如果出汗太多要及时补充水分。
但需注意的是,大口喝水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建议慢慢饮水。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有哮喘、老慢支、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较弱,在夏秋交替过程中昼夜温差大,呼吸道容易受刺激,使原本保持平稳的疾病再次发作。建议此类人群注意肺部、颈部的保暖,多食滋阴润喉的食物,比如银耳、雪梨等。
骨关节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天气晴雨不定,人体骨骼、经络会受风、寒、湿、热等引起肢体关节疼痛、肌肉酸麻等,中医称为痹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需要格外注意,除了及时添衣,关节处还可使用护膝、护腕等进行保暖。
“秋老虎”势头猛
做好这几项,轻松应对
暑将尽热未止,如何应对“猛虎下山”?张云展建议,这些“吃穿住行”要关注。
饮食要平补。秋凉已来,暑热犹存,这个时候我们在饮食方面既需要清暑,也不能过于寒凉,所以要选择一些平补的食材,例如莲子、百合、山药、银耳等。也可以用小米、糯米、粳米熬成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同时,气候闷热,食物容易发生霉变,所以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穿衣要适时调节。近期气温变化较大,平时可以多备一件外套。中午温度较高时,建议穿宽松透气的衣服,有利于散热散湿。特别要提醒的是,出汗后不能马上脱去衣服吹空调,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近日雨水偏多,气温闷热,若不小心淋了雨或出汗较多,要及时更换衣物。
顺应自然作息。《黄帝内经》中记载:“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正是两季交替之际,起居要有规律,顺应天地的气机。同时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尽量少待在潮湿的地方,建议每隔2个小时开门窗通风15-20分钟,有利于空气流通。
选择舒缓的运动。这个时期早晚较凉爽,非常适合进行慢跑、游泳、登山徒步、打太极拳等运动。但午后温度偏高、紫外线较强,户外活动时也要做好防晒防暑,可以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日常也要多补充水分,保持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