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变矮不是“正常现象”,而是一种病

导读: “医生,能给我配点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吗?”近日,70岁的张大爷在老伴顾大妈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主任医师的骨质疏松专家门诊,想要配点药吃吃。 张大爷刚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驼背、变矮不是“正常现象”,而是一种病"分享给大家!

“医生,能给我配点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吗?”近日,70岁的张大爷在老伴顾大妈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主任医师的骨质疏松专家门诊,想要配点药吃吃。

张大爷刚落座,就掏出一张足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报告:T值-2.5,诊断骨质疏松。“社区体检结果出来了,听说得了这个病容易骨折,我腿脚又不利索,就怕万一跌倒就要骨折了。”

但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边平达认为张大爷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小,可能不需要吃药,而顾大妈倒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需要服药,就建议两人先做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定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检查。

骨质疏松“重女轻男”

检查结果正如边平达所料,顾大妈才是那个需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人。

张大爷的DXA骨密度测定结果正常(T值为0.3),且其骨质丢失较慢(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低),目前暂时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反而是顾大妈,骨密度虽然处于低骨量阶段(T值为-1.8),但其骨丢失速度快(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高),需要及早使用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

边平达介绍,2018年中国(大陆)骨质疏松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7%,而女性为51.6%。可见,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其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约是男性的5倍。

老年女性之所以易患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女性在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丢失的机制,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破骨细胞活性迅速增高,导致骨丢失加快;2.肾脏1,25-双羟维生素D合成明显减少,影响肠道钙的吸收;3.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加快骨吸收。

可能有人会说,顾大妈目前还只是低骨量,并不是骨质疏松,可以不治疗啊!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边平达强调,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骨密度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骨质丢失快慢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骨质疏松防治的直接目标,就是把患者的骨转换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

在DXA骨密度的检测结果中,T值具有诊断价值,但它并不能作为临床治疗的界限。也就是说,T值仅能够证实一个人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但并非只有骨质疏松才需要治疗。如果骨丢失速度过快,低骨量的人,同样也需要治疗。

单纯补钙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女性在绝经前后,其骨密度常常是正常的,但由于绝经后雌激素迅速下降,骨量快速丢失,如不及时接受干预措施,就会逐渐发展成为骨质疏松,并在跌倒后出现髋部、椎体和腕部等处骨折。所有的疾病都强调预防为主,骨质疏松也不例外。

很多人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多补钙就行了,事实并非如此。

“可以说,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单纯补钙基本无效。”边平达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骨重建失衡,即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补充钙只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措施,要想明显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还需要接受双膦酸盐类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症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即便吃药后症状缓解,也不能轻易停药。

身高变矮并不是“正常现象”

边平达介绍,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为骨量是悄悄丢失的),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静悄悄的流行病”。

一般来说,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出现驼背、身高变矮,尤其是身高比年轻时降低了4厘米以上,或在一年内身高降低2厘米以上,就要警惕患有骨质疏松的可能,需尽早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可现实中,很多老年人把“人老变矮”当作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边平达介绍,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后容易变矮,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连接脊椎的椎间盘因老化而逐渐退变脱水,体积变小、厚度变薄,从而使椎间隙变窄,整个脊柱变短,身高便相应降低;二是脊椎疏松后,椎体易在跌倒或抬提重物后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椎体被压扁或呈楔形变(此时常伴“驼背”),从而使身高变矮。

那么,如何来预防骨质疏松症呢?

边平达建议,女性在绝经后就应主动到骨质疏松专家门诊就诊。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营养,保证钙和蛋白质的摄入;要坚持参加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要多晒太阳,以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另外要注意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

边平达强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的疾病,仅仅通过上述预防措施并不足以控制病情进展,因而需要及时就医,正确用药。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