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2020年度九大营养事件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国营养学会:2020年度九大营养事件"分享给大家!
文 / 吴施楠 编 / 袁月
【丝瓜网健康】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2019年度营养大事件”,其中涵盖国家政策、学界要事和百姓关注等关系营养健康的重大新闻及事件。
1.国家卫生计生委改名“国家卫生健康委”,“慢性病与营养管理处”与“食品营养处”成立。
2019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决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慢性病与营养管理处”,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成立“食品营养处”。
点评:本次机构调整显示出从国家层面已高度重视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梳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治疗转向疾病预防,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从源头来为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多部门健康监督管理等职责整合和设立有利于今后卫生健康工作的推进。这是瞄准全民健康,打造健康中国的一项大举措。
2. 26个省《国民营养计划》相继出台,齐力推动健康中国。
2019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截至2019年底,共有26个省份人民政府办公厅陆续发布了各省的《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
《计划》提出七大策略,包括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和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各省也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各自的实施策略。
点评:《国民营养计划》是指导营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省积极响应,提出了针对当地情况的实施策略。
3.注册营养师工作继续稳步拓展。
2019年,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水平评价工作,截止2019年10月,已成功组织3次全国性考试。在注册营养师认证的基础上,海峡两岸暨港澳已建立注册营养师互认制度。
点评: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营养师队伍,是落实《“健康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的重要措施,是有效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有效促进“健康中国人”的重要保障。
4.“营养辟谣”首登央视3·15晚会。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以“共建秩序 共享品质”为主题,在消费预警环节,晚会针对食物相克、季节性食品等谣言,邀请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在晚会现场进行了辟谣。
点评:3·15晚会首次不再局限于具体产品的打假,而是将矛头同时对准了“健康谣言”。首次邀请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现场参与,并对谣言从科学角度进行了解释,树立了中国营养学会学术权威性。这些谣言由来已久,影响了几亿中国人,与具体产品相比,谣言对人们的伤害难以估量,传播范围更广,破坏力更大。CCTV的这次3·15晚会创新,更加关注百姓生活,捍卫大众健康权益。
5.《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发布,首次提出了各类食品分阶段减盐目标。
减盐行动已经成为全球控制慢性疾病的共识,我国首次提出食品工业减盐策略。该《指南》共有七个章节,包括目标和意义、制定背景和过程、食品中的盐和监测结果、盐/钠与健康关系、国内外减盐策略和行动、中国食品工业减盐策略和措施以及技术数据资料等,主要提出了食品加工减盐技术指导建议、路线和措施,并依据食品分类和工艺等提出了各类食品分阶段减盐目标,争取到2030年各类加工食品钠含量均值分布继续下移20%。
点评:《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是落实‘三减三健’的重要举措,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都十分突出。《指南》的发布将会营造健康饮食文化和政策环境,为现代食品产业设置营养健康的加工标准和发展目标提供导向,为食品企业提供科学、可行的减盐技术指导。
6.2019全民营养周成功举办,首支主题歌及舞蹈《全民营养歌》发布,吃动平衡APP上线。
2019年5月13日~19日,第四届全民营养周在全国开启,主题为“慧吃慧动,健康体重”。各省市营养专家成为主力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社区课堂、义诊、扶贫、减重100天爱心公益型活动等,发放膳食指南宣传海报、宣传册、小礼物、食品等,受益人群高达5亿人次。同时发布了“十佳体重管理门诊、十大体重管理APP、十佳体重管理中心”评选结果。
本年度全民营养周活动首次突破以往的科普传播形式,发布了首支主题曲《全民营养歌》MV。首次开发吃动平衡APP,它是2019年第四届全民营养周工具包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让用户能随时平衡饮食与运动,轻松实现吃动平衡,实现大众自我监督生活方式,是吃动平衡管理的重要工具。
点评:全民营养周已被写入《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这是一项全国性的营养科普活动,多种互联网工具的运用与结合,多媒体工具和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让这个全民活动惠及更多百姓,进一步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首部《中国居民补碘指南》。
2019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部补碘指南对外公布。该《指南》强调,当前中国居民中一般人群整体处于碘营养适宜的状态,但特需人群还面临碘营养缺乏的风险。针对不同人群,《指南》也给出了具体补碘指导意见。碘是维持甲状腺功能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长期摄入不足和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深入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策略,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居民补碘指南》。
点评: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补碘指南,对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补碘指南是由地方病学专家、营养学专家和内分泌学专家首次合作共同制定,集地方病、营养、内分泌专业领域的共识,更具权威性;补碘指南结合了目前我国居民碘营养状况、预防碘缺乏病新进展及相关科学研究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适应性。
8.国家卫健委营养健康扶贫项目启动,中国营养学会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实施精准营养干预,助力健康扶贫攻坚。
2019年7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山西省大宁县举办营养健康扶贫项目。中国营养学会积极响应,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包括:调查贫困地区营养状况、针对重点人群实施营养改善以及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等方面。
点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开展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通过营养健康扶贫预防疾病发生、促进疾病康复,补上贫困人群的营养健康短板,对于提升人口健康素质、促进更快更稳定的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酸碱体质理论”被戳穿。
2019年11月2日,美国的“人体酸碱体质理论”之父罗伯特·欧·杨坐上了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法院的被告席,原因是他曾建议一名女性癌症病人放弃传统疗法而使用他的「碱性疗法」,最后被判赔偿该患者 1.05 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
点评:中国营养学会多年前就曾辟谣“酸碱体质理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日益重视,但大众识别、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还很有限。建议个人不要盲目相信和追捧所谓的神奇养生法,媒体要担负起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及信息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合作审查机制,对健康方面的信息,应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审查,从源头上阻止此类养生谣言的传播。
健康中国 性病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