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是禽流感吗?如何正确区分乙型流感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乙型流感是禽流感吗?如何正确区分乙型流感"分享给大家!
乙型流感和禽流感在症状上是有着一些类似的,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病,下面丝瓜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乙型流感是禽流感吗?如何正确区分乙型流感。
乙型流感是禽流感吗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最早1933年由英国人发现。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 A ),乙型流感病毒( B ),丙型流感病毒( C )。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猪、马等动物;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流感病毒在人和猪中都有流行。根据病毒基因进化研究推论,所有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同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进化率不同,人甲型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进化最快,禽流感病毒则较慢。
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丙型流感病毒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抗原(H"N)很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一个新的亚型出现后,抗原性一般稳定3年左右。经过一次或多次大流行后,人群对该型的免疫力逐渐提高,流行规模愈来愈小,发病减少不再发生大流行,一旦出现新变异毒株又可引起流行如此反复。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不如甲型明显,但也有因抗原变异而引起流行,以局部流行为主,约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病毒则相当稳定常为散发。
甲型H1N1流感病毒(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2009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人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N7 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 、H7N7 、H5N2、H10N7 ,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近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H7N9这个病毒,其实早就存在,在全球的基因库中,登录了20株这样的病毒。不过,这些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2013年我国从人身上分离出了3个毒株,是全球首次,而且是跨种间的传播,所以大家特别关注。对禽类的低致病性还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种“沉默的传播者”——比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难发现。后者能令成群野鸟或家禽丧生,因此要明显的多。
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研究表明,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1、H7N7、H9N2),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H5N1)。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本次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尚未监测到H7N9流感病毒人传人的病例。
人类对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中缺乏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除非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否则它很难侵犯人类,导致人与人间传播。人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只可能是因接触的病禽而感染。人感染病毒的几率很小。
既往报道,全球甲型流感,死亡率达到6.4%左右;而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达60%。人感染禽流感,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不要盲目服用消炎药 必要时先验血。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还有一些感冒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面对感冒症状时,不要贸然吃消炎药,这样不仅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还会提高耐药性,必要时应该去医院化验血液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