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营养师 | 甜味剂不安全吗?吃甜味剂食品不

导读: 原来甜味剂虽然不会被小肠吸收,但它到达大肠后会对人体肠道的菌群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让血糖升高,并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出现“胰岛素抵抗”这一导致各类慢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陈然营养师 | 甜味剂不安全吗?吃甜味剂食品不"分享给大家!

文 / 中国注册营养师陈然 编 / 赵亚楠

【丝瓜网健康】甜是一个迷人的味道,可也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科学进步到今天,我们怎么能被一个“甜味”搞得束手无策?于是人们开动脑筋,发现或创造了一批不是“糖”,却能带来“甜蜜”感觉的“甜味剂”,试图解决“甜蜜”与“不健康”之间的终极矛盾!

甜味剂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主要包括糖苷类(罗汉果提取物等)、糖醇类和多肽类,这些天然甜味剂也可能提供少量的能量。我们最常说的甜味剂大多指人工甜味剂,它们只提供甜味,不提供热量,只需要添加一点点就可以让食物呈现较强的甜味,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甜菊糖苷、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都属于这一大类别。

虽然甜味剂已经成为低糖、无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但甜味剂出现的100年间,这个添加剂小家族却经历了不少的是是非非。

与甜味剂有关的往事

每到冬枣大量消费的季节,大家经常会听到不法分子为了让冬枣更甜,直接用糖精钠这种甜味剂浸泡鲜枣的报道,于是网上出现了各种“糖精枣”有害健康、分辨“糖精枣”小窍门等各种传言,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糖精钠”谈之色变,很多人更是把甜味剂当作“危险品”来看待。

事实上,糖精钠的使用范围不包括新鲜水果,这种行为不仅属于造假,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即使在允许使用甜味剂的食品当中,甜味剂含量超标的负面新闻也是屡有报道,比如冷冻饮品、蜜饯凉果、饮料、配制酒和酱菜等品类的食物都是甜味剂超量的常客。

如果说上面这些甜味剂的“问题”和人为使用有关,那么一则“糖精钠致癌”的传言则把安全隐患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甜味剂本身。有报道说,1997年加拿大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大量摄入糖精钠会导致雄性大鼠患膀胱癌。这一说法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甜味剂安全性的恐慌之感。

甜味剂真的不安全吗?

网上有这么多对甜味剂不利的传闻,那么这种用来调和口味与健康的“发明”真的不安全吗?

首先,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受到严格的管控,不能随意使用。比如在我国,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就要依据GB276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确定,如果甜味剂用在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使用要求的食品中,或是超量使用,那就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像前面提到的“糖精枣”、“甜味剂检测超标”的问题,其实都是属于商家或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合理使用甜味剂。

事实上,甜味剂本身是一类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常见的“甜蜜素”和“安赛蜜”两种甜味剂,它们的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5g/kg体重,属于无毒性范畴。同时这些甜味剂在体内不会蓄积,也没有发现遗传毒性,以及致畸和致突变的危险。

长期食用糖精钠致癌的问题也仍在处于争论中,不过发现糖精钠致癌的实验中,给大鼠喂食的剂量已经相当于成年人一日摄入几百罐可乐的剂量,在生活中根本无法达到如此之高的剂量,同时将大鼠的实验结论直接外推到人类也是不合理的,因此目前科学界并不认可“糖精钠致癌”的说法。

所以就目前的研究证据而言,目前法规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并不会致癌,加上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对健康并不会产生毒理学上的安全风险。

血糖不好的人可以随意吃甜味剂食品?

甜味剂的发明本是为了解决“糖”与“血糖”这一对矛盾,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发现,很多甜味剂竟然也会引起血糖上升!甜味剂几乎不会被人体吸收,它又怎么会引起血糖的上升呢?

原来甜味剂虽然不会被小肠吸收,但它到达大肠后会对人体肠道的菌群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让血糖升高,并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出现“胰岛素抵抗”这一导致各类慢性疾病的元凶就一点不奇怪了。

所以,就目前最新的研究来看,甜味剂本想解决“口味”和“血糖”这对矛盾的初衷,似乎并没有起到完美的效果。长期大量食用含有甜味剂的食物,不仅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反应,反而可能由于影响了正常的肠道菌群,引发各类肠道健康的问题。

总之,我们日常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并不用对甜味剂感到恐惧,少量食用甜味剂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但是对于血糖已经存在问题的人群,千万不要以为添加了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就可以随意食用,过量吃甜味剂也是可能对血糖产生潜在风险的!

参考文献:

[1] 毛伟峰"宋雁.食品中常见甜味剂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36(6):9-14.

[2] S E Swithers. Artificial sweeteners produce the counterintuitive effectof inducing metabolic derangements.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19Sep;24(9):431-41.

[3] P Shankar" S Ahuja" K Sriram.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review andupdate. Nutrition. 2019 Nov-Dec;29(11-12):1293-9.​​​

致癌 食品安全 低血糖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