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访】孙燕医生与“红处方”的故事

导读: 孙燕:难治性癌痛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业,CRPC组织肿瘤、疼痛、姑息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编写了共识和专著,为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提供了详细的、有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院士专访】孙燕医生与“红处方”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40年前,麻醉处方权限制非常严格。在日坛医院(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只有两名医生有麻醉处方权,孙燕就是其中一个。当时麻醉处方被人们称为“红处方”。

一个工作十余年的同事在门诊时经常遇到疼痛的患者,他找到孙燕,请求他签几张“红处方”。但“红处方”不能随便签,但孙燕也知道肿瘤患者疼痛起来的滋味并不好受,他大胆签了几张给同事,还千叮咛万嘱咐:“我这可有点犯法了,你可千万别弄丢了。”

后来这事让药房主任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孙燕,孙燕却说:“如果患者半夜需要开镇痛药,临床大夫找人签处方就很困难,这不合理也不人道啊。”

在癌症高发的大背景下,如今癌痛治疗已成为热门话题。我国癌症姑息治疗事业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历40年时光,又恰逢改革开放40年。40年以来,中国癌痛治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难治性癌痛治疗的意义在哪里?医与药如何更好地结合?

中国癌痛治疗“三阶段”:

懵懂 普及 规范

医师报:中国癌痛治疗经历40年,这40年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孙燕:中国癌痛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以前,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患者、家属乃至医务人员对吗啡的应用感到恐惧,加上国家对麻醉处方权的限制严格,导致癌痛治疗发展困难。

第二阶段始于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政府共同发布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三阶梯的发布解决了“医生给患者开吗啡是否缺德”、“麻醉处方从计划供应改为备案制”这两个问题。三阶梯原则提出后,1990到2010年间中国吗啡的用量增加了几十倍,癌痛治疗的发展迅速。

2019年医疗界提出“规范性疼痛处理”这一新概念,这便是癌痛治疗发展第三阶段。规范性疼痛处理不仅针对癌痛,还包括非癌疼痛都提倡全面规范化治疗

癌痛要以医学温情为辅,

多学科综合治理

医师报:对于难治性癌痛的意义,孙院士您怎么看?

孙燕:难治性癌痛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业,CRPC组织肿瘤、疼痛、姑息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编写了共识和专著,为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提供了详细的、有价值的参考,这是难治性癌痛领域的一大进步,实现了我国癌痛诊疗领域引领性的突破。

我想补充的是,中国的临床肿瘤学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理,对于癌痛,不仅肿瘤内科,疼痛科、介入治疗科等多科室多手段也能有效解决癌痛问题,缓解患者痛苦。

另外,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有正确的认识。吗啡类镇痛药物的生理耐受现象许多药物都会产生。患者害怕服用吗啡是担心精神耐受,但成瘾在肿瘤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极小,所以大家要把药物的生理耐受和精神耐受区别开来。

还需注意的是,癌痛处理是全面抗肿瘤的重要部分,疼痛会造成患者整体状态变差,如精神萎靡、免疫功能下降等。疼痛治疗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有安慰治疗,如“话疗”等,多和患者交流,用医学的温情改善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让患者长期生存,且有较高生活质量,这是现代医学的目的。难治性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机制复杂,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发挥不同学科优势,为癌痛提供规范管理,才能真正有益患者。

在此,我呼吁更多医务工作者及公众关注、重视难治性癌痛的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发表媒体:医师报(有删节)

疼痛 麻醉 医生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