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血管硬化,心梗风险增5倍!日常这样做,

导读: 该研究研究者之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介绍,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一种,主要指发生在下肢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会影响下肢正常供血。王增武说,这主要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这里的血管硬化,心梗风险增5倍!日常这样做,"分享给大家!

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关注

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堵塞问题备受关注,四肢的外周动脉障碍却常被人忽视。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有外周动脉疾病(以下简称“PAD”),心梗风险会增加5倍,卒中及死亡风险增加2倍,可谓“病在肢体,险在心上”。

认知少,治疗者仅0.2%

近日,一项涵盖全国31个省市的3万余名居民的研究显示,中国35岁及以上人群的PAD患病率为6.6%,75岁以上老年人可达11.8%。据此估算,全国约有4530万PAD患者,但其中仅有0.2%接受了血运重建治疗

该研究研究者之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介绍,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一种,主要指发生在下肢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会影响下肢正常供血。“此病的认知度非常低,在美国和加拿大也只有25%~36%的人了解,但发病率却持续上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王增武说,这主要是因为PAD病程进展比较缓慢,症状往往不明显,且肢体上的动脉血管病变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大多数PAD病人都是在做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踝臂部血压比值是判断标准

外周动脉疾病的判断方法并不难,只需测量踝部与臂部血压的比值,即踝臂指数(ABI)。健康的人ABI为1.0左右,即两个部位的血压几乎一致;如踝部血压较低(踝臂指数低于0.9),则预示有PAD。下肢缺血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也可作为判断标准之一。

不过,此次研究显示,约90%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踝臂指数ABI≤0.9;但ABI≤0.9的参与者中,仅4.6%伴有间歇性跛行。王增武说,更多PAD患者可能只表现为步行、运动或爬楼时,腿部乏力、肌肉酸胀或痉挛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劳动或运动过度,以致很多患者错失早治机会,久之可造成局部供血中断,出现皮肤组织坏死、溃烂、黑变,骨骼、肌肉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需做截肢手术。更严峻的是,PAD患者多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心梗、卒中风险大增,致残和致死率也会升高。

不吸烟、健康饮食、锻炼下肢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类似,也是早期药物缓解,如他汀等;后期考虑在严重狭窄处进行内膜剥脱手术、支架或搭桥。但王增武强调,这种治疗手段无法从病因上根治疾病,只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因此,提高对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视,降低发病风险是当务之急。

与心血管病相同,PAD的危险因素既包括高龄、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也包括可改变的不良生活方式因素。王增武建议,生活方式干预方面着重三点:1.戒烟。《美国心脏协会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PAD跛行患者中有1/3以上是主动吸烟者。2.注意饮食,降低风险。低脂、少盐,增加全谷物、水果蔬菜、鱼等食物的摄入,少饮酒。3.坚持下肢锻炼。每天做30分钟以上快走或慢跑锻炼是PAD治疗中必要的运动处方,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或改善跛行症状的目的。

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常干重活的人,如果出现行走时腿痛,休息时消失,建议做ABI检查;患有心脏疾病、颈动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人,要定期检查ABI,必要时还需进行动脉超声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PAD,也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日常养血管 保证五个好习惯

法国名医曾说:“人与动脉同寿。”将血管比作生命的蜡烛,可见寿命与血管健康息息相关。协和医院心内科廖玉华教授、市五医院心内科主任洪李锋、市第六医院老年病专家郭秋慧等在对病人的宣教中,也反复强调保护血管的重要性。

首先,饮食上控糖限油。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餐馆、外卖,连很多人自家炒菜都为了口味,多用“高盐、高油、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堵塞。所以饮食宜清淡,比如晚餐喝一碗杂粮粥,有利于预防冠心病,控制胆固醇。

其二,增强血管功能运动

慢跑、快走、游泳各种有氧运动,帮助肌肉舒展、关节柔软的体操,哪怕是轻微的肌力锻炼等活动,都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使人在常态时心律减慢,降低心脏负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其三,保证睡眠。

长期因为劳累、压力大、休息不够导致猝死的情况并不少。一般人建议成人每天23点前入睡,睡够7-8小时,不要被任何事情干扰。

其四,精神放松。

突然的精神压力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的扩张能力受损。最后导致血管不能随血液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其功能,增加心脏突然事件的发生。

其五,每年要查血管,监测血压。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压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一定要按时监测、服药,让它们保持在正常范围。

心梗患者要牢记“3个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上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预防及管理滞后,尤其是急性期后的二级预防和随访不规范,患者长期依从性差。该项目倡导的“一年后延长治疗”,与“第一时间”“一年内双抗治疗”等既有理念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构建了全病程管理的“3个1”创新方案。

“第一时间”: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使用双抗药物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对急性期患者而言,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安教授指出,心梗发作后需要及时利用药物干预并尽早疏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脏血液供应,这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因为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因此世界各国指南均推荐急性心梗患者尽早启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也被推荐为抗血小板的优先选择。

“一年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要在发病后的1年内坚持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一年后”:五大心梗特定人群需要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后延长治疗

王建安教授解释说,规范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双抗治疗的时长是保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最大化的基本治疗原则。而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次自发性心梗、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大于等于65岁的心血管病患者,是心梗后再发冠脉缺血事件的五大特定人群。即使这些人心梗后第1年无缺血事件发生,在未来3年内也有1/5的患者会发生心血管事件,一旦发生直接危及生命,因此这五大特定人群有必要将急性期1年的治疗时间延长,以降低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

杂粮 心梗 高血压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