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快速瘦手臂瑜伽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四招快速瘦手臂瑜伽"分享给大家!
流浪地球剧情介绍在未来几十年后的某一天,科学家们发现整个太阳系即将被太阳吞没,地球已经没办法适合人类生存,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流浪地球”的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吴京 饰)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屈楚萧 饰)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赵今麦 饰)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吴孟达 饰)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流浪地球电影解析观影前,特意把小说原著温习了一遍。电影里的设定与原著一致,但是情节基本不同,最明显的一点表现在故事的高潮。原著中地球人经历俄罗斯转盘式的精神高压后,末日情绪在近日点达到高潮,而原著中有惊无险的木星引力弹弓式加速过程(现实中的旅行者号便是用的这种加速方式)才是电影的高潮。
观影后的感受可以用“满足”二字形容,唯一的遗憾是没能看见月球上的行星发动机,在原著中,为了避免地球加速时与月球撞击,刹车时代人类便已使用发动机将月球推走,而电影里展现的是逃逸时代,故没有出现月球。个人很好奇月球上的发动机和地球上的有没有异同?月球上的燃料补给得是靠机器人自动化实现吧?
除了这个遗憾,部分故事情节的硬伤其实瑕不掩瑜(毕竟太空部分是补拍的)。影片特效给了我很多惊喜,片中天马行空般的科幻元素和硬核设定让我五体投地,“上帝的喷灯”就是一个例子,完美符合我读原著时的自行脑补。和影片里中澳合资的“Tim”一样,电影特效外壳可媲美好莱坞,但文化内核却是地地道道正经八百的中国味,影片在春节上映,电影里的故事也发生在春节,一屏幕满满全是年味儿。
此外,故事发展中的“饱和式救援”也着实惊艳了我(空间站进入主控室、地球运送火石的救援线和点燃木星方案的提出均采用这种方式),这个词太传神了,体现了我们和其他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的文艺差异。当你感受到影片中集体主义(姥爷关于钱的回忆,朵朵关于居委会过年发饺子的对话,应该都是在指这是一个资源定额分配的社会),加之苏联老大哥无处不在的重金属感,以及每个角色开启同声传译后各道母语的自然,你会觉得这个电影太有代入感了。电影里虽只展现了主角小队的事迹,但这不是个人英雄式的孤立救世,主角小队只是整个人类救援队伍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全人类破釜沉舟般的挣扎求生。
“同呼吸,共命运”,人类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个英雄推动的,而是由人民推动的(回顾我们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的应对,靠的不正是无数军人的“饱和式救援”与无数老百姓的“自我拯救”吗?)。在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的天灾面前,亿万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凭借愚公移山式的坚韧,“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山不再高”,一百代后的人类终将迎来永夜后遥远地平线边的第一缕希冀光辉——人类的新家园,不在来不及回望的身后,而在前方浩瀚无边的星辰大海里。
这部可以媲美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国产科幻里程碑之作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影业的光明未来(再次期待三体电影)。《流浪地球》一路走来,一路坎坷,外界的质疑,资金的不足,随时可以让这部中国硬科幻电影开山之作胎死腹中。这部电影的顺利推动,靠的不只是导演个人的功劳,而是诸多支持者的付出以及科幻电影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正如地球的推动靠的不是一座而是上万座珠穆朗玛峰高的发动机一样。我们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也是希望它能推动更多高质量的中国科幻大片的发展,迎来科幻界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