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素材:“布鞋院士”李小文

导读: 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扫地僧”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学术上的修炼和勤勉。 【素材点拨】赌,很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写素材:“布鞋院士”李小文"分享给大家!

人物扫描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遥感、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1月10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李小文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2019年4月18日,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他黑衣蓄胡、光脚穿布鞋,如此不拘小节、潇洒随性的打扮,使得网友将他称为“光脚院士”。

有网友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但他自己不争辩,也不赞同。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一位大学同学盛赞他,“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

Ø 素材话题

“扫地僧”的修为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网友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谢云说。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在学生王易的印象里,每次见到李老师,他的脚上都是一双布鞋,甚至裤腿也会挽起来,和网上流传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

“扫地僧”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学术上的修炼和勤勉。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时,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后来院里开会,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其后,李小文接连承担两个大的国家项目,作为其中的首席科学家,忙到201 1年,累得生病住进了医院。对于这次住院,谢云觉得是李小文太不关心自己。李小文的两个女儿在国外读书,妻子也在国外,他独自在家,没有严格的作息规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就行。

李小文此前还住过一次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

【素材点拨】脚穿布鞋、手提黑包,在外人看来土得掉渣的穿着打扮,在李小文看来却是理所当然,因为他的心思不在个人装扮上,他头脑里面装的是如何探寻科学真理。为此,其他的一切皆可抛下。

【适用话题】低调、追求、执着

爱打赌的教书匠

李小文做的是遥感基础研究。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这一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除了很多被广泛引用的研究论文外,李小文的快乐更多地来自学生。

李小文在讲解遥感知识时,特别喜欢打比喻。遥感观测力学中有“尺度”效应,李小文是这样解释的:观测就和看美女一样,太远了什么都看不清,太近了看到她的毛孔又不美了,只有不远不近时,才是最美的。

李小文还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他从来不反对学生的意见,哪怕是特别幼稚的想法,他也会让学生试一试,而打赌更能坚定学生尝试的决心。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赌。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

李小文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他举了一个例子: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反而成了自己(彩色胶卷)的掘墓人。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柯达吃了亏,那是自己转轨太慢。”

【素材点拨】赌,很多时候是个贬义词,但李小文院士的赌却不一样,他是为了培养学生那种追寻科学真理的精神。表面上看,李小文输了,可他却赢得了学生的迅速成长。从这个层面上讲,他的赌是很有价值的。

【适用话题】快乐、度量、追寻真理

带酒壶的“令狐冲”

早年在美国留学,闲暇时,李小文最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尤其喜欢金庸笔下《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觉得自己在性格上有点像令狐冲。和令狐冲一样,李小文乜喜欢喝酒,以前一天能喝一斤。

李小文说自己没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锅头相伴,便够了。学生们证实,李老师曾白酒不离身。他有个酒壶,里面随时装着二锅头,“就算看见他在校园里喝也不觉得稀奇。”后来喝酒伤了身体,就不怎么喝了。

王海辉和李小文相识多年,在他眼里,这位院士有侠客的影子。王海辉记得,自己刚去美国那一年,带去的钱快花完了,在网上和李小文说了说。李小文立刻让正在美国的妻子跟王海辉联系,先借他一点钱应急。

2009年,地质学家嵇少丞在网上发帖,帮一名羌族妇女找工作。李小文看见后,帮那名妇女在成都一所学校的人事部门找到了一个岗位,只是因为那名妇女不想离开北川,最后才没成行。

李小文在课堂上曾说,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几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对于这笔奖助学金,李小文解释说:“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

【素材点拨】李小文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急他人之所急的大爱,更是一种视名利为身外物的洒脱。

【适用话题】淡泊名利、助人为乐、侠客精神

博主“黄老邪”

博客是李小文的二片自留地。在博客里,他自称“黄老邪”;在北师大,他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QQ群里,群的名字叫“桃花岛”。“黄老邪”的“邪”常表现为语出惊人。

有一年,李小文作为中心主任,出现在北师大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中心迎新生的晚会上。“为什么读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个专业?”李小文希望新生讲讲。当一位女同学说是父亲替她填的专业志愿时,李小文站了起来,手一挥,大声说:“向你爸爸问好!”举座大笑。

在博客里,李小文对热点新闻发表的观点也常常让人意外。看到酒店招聘员工要求喝马桶水的新闻,他说,换作自己一定认真清洗马桶,舀一碗水喝下去,“但还要再舀一碗,让面试官也喝下去”。

在学术江湖里,侠士也经常“以武会友”。博客里,李小文会时不时针对遥感领域的问题“和某某人掐一架”,或摆个擂台分胜负。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李小文的博客更成为了学生和同行答疑解惑的平台。隔三差五,就有人在博客里留下专业问题等待答复,他会挑出其中一部分解答。如果问题繁琐,他会主动要求对方留下邮箱地址。邮箱里,他最爱用的落款是“小文”。

【素材点拨】“架子”往往会成为某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与他人产生隔膜的重要因素,李小文院士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有仙风道骨,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这是学生、同事、朋友愿意与他亲近的根本所在。身段是放下了,精神却显得更加高大!

【适用话题】认真、率真、情谊

“红人”的烦恼

李小文在网络上“走红”后,当媒体在电话里采访他时,他说“冷一冷”。媒体和网友的持续关注似乎成了他的负担,他希望以“冷一冷”的方式让舆论的山洪消退。

2019年4月18日的那场讲座在李小文看来,只不过是一次与学生们的闲谈,没什么特别。如果不是因为那张照片,媒体便不会蜂拥而至,他便能平静地研究遥感领域“流形”与“分形”的区别,或者继续研究环保部和国土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有时李小文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李小文了解新闻的传播规律,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过了两天,温度没降,他又略带委屈地向媒体解释,“本以为这两天热度会过去的”,然后在邮件里和媒体商量,能不能以文会友。

李小文说,媒体四处寻他让他很不好意思,自己文字不好,写文章有些词不达意,向人请教文章该写成什么样子才算合格。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在谦虚:他用几句简单的古文,就可以解释复杂的遥感原理。

【素材点拨】人活一辈子,谁不想“红”一把呢?可李小文却在为“走红”烦恼。因为他“红”了之后,社会对他的“骚扰”便增多了,让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潜心于自己的研究。

【适用话题】谦逊、低调

Ø 作文示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位外表普通、貌似老农的老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厅里低着头、认真地念着讲座稿子的照片在网上走红,引发人们热议。这位老人就是1947年出生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消瘦的面庞、邋遢的穿着、凌乱的胡须、陈旧的帆布鞋、卷起的裤脚,使得李小文显得寒碜、另类又潇洒、纯粹。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指导】

(一)以果溯因法

“果”是李小文讲座的照片引发热议,“因”是什么呢?最直接的说法就是院士身份和老农打扮形成强烈的反差。当下很多像李小文这样拥有诸如“专家”、“大师”、“教授”头衔的人,往往都西装革履,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他们夸夸其谈、奔走呼号、争取项目、参加会议,成为“老板”和“包工头”。人们心中那种朴素、本真的学者形象已不复存在。横空出世的李小文发出寻找像李小文这样大师的呼唤。由此立意“大师,都去哪儿了”、“别让西装成为一种招牌”等。

如果李小文不是中科院院士,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还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当这种打扮和身份相契合的时候,我们或许不会感到这么惊讶。对中科院院士,向来视之为“国之栋梁”、“学界精英”,似乎就应该穿得好、吃得好、讲得好。因为院士和农民的身份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过分地“仰视”院士的这种装束跟我们嘲笑弱者、俯视底层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差别。由此可立意“勿用两种眼光看人”、“院士和农民的差别”等。

(二)抓住关键句法

细读材料,我们会发现材料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潇洒”、“纯粹”、“另类”。

李小文的“潇洒”是发自内心的“潇洒”,衣着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心无所扰,故能泰然处之。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学问和研究上,纯粹、踏实、朴素、专注。放眼当下,浮躁的风气、功利的眼睛、扭曲的考评,能让多少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李小文的出现,恰恰引发了人们对朴实之风的无限向往、对务实踏实的充分肯定、对纯粹简单的真诚渴望。由此可立意“拒绝浮躁”、“冷坐板凳”、“浮躁之风何时停”、“邂逅纯粹”等。

“另类”恐怕就是指像李小文这样的院士是不多的。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李小文形象的出现,他都跟周围的“其他院士”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姿态。但这样一个人物的出现,恰恰说明当下还存在这样“奇怪”的人。表明当下中国还有这样的气度,接纳这样的“怪”人。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李小文,但是,社会需要李小文,我们要宽容这样的人存在,并且为其个性养成提供适宜的土壤。由此可立意“给他们一方沃土”、“勿忧勿切”等。

【佳作示例】

放低生活的姿态

他们说,做风景不是我们的目的,做人才是我们的根本。

我想,每一个生命无论强大还是卑微,他们都是一片风景,变换着彩色的希望。他们的灵魂犹如太阳从蓝天中萌生,把爱和美寄托给了光芒,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小草弯曲着幼小的身驱从坚硬的泥土中爬出,它带着春的希望,夏的生机盎然,秋的遍野金黄和冬的四野茫茫的静美。但它从未把它的昂贵写在脸上,一直都低着头吮吸着花瓣滑落的水珠,它很平凡却胜过了诗人口中的艳丽。我想是因为它那灵魂深处暗藏着脱离世俗的淳朴吧?它的美成为一副静止的画,那么平凡至于眼前,无法被涂改。李小文不正是那株小草吗?

沉默之中,恍然想起围绕在身边的她们。身着华丽的盛装,把“傲气与富美”不留痕迹地写在脸上。拥有着天使般的外表,却不惜一切地掉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也许纯粹与浓重的装饰是两个不同的星系吧。有着不同的轨道与规则,而那些渺小的平凡就像夜空中微笑的星辰,慢慢地点燃了华丽,照亮了我们的前方。

而活着仿佛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我们坐过了一站又一站,却未走到最初那个纯粹之中。难道是因为在路途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偏见与欺瞒,没能看清自己华丽的外表下的残缺么?

如果有人说我们是行尸走肉,我想那是对的。我们就像贝壳把自己装在壳内,看似精美华丽、坚不可摧,壳内却一片空白。这虚伪内又装满了多少自欺欺人呢?没有使人骄傲的灵魂与品质,那外在的华丽不就成了矫饰么?我想我们活着的意义在于活出我们灵魂与心需要的,而不是外表与欲望想要的。也唯有放下傲慢与虚伪,双手才能再度举起自己。就像李院士的平凡与纯粹,时间会老,但他的纯粹将永垂不朽。

时代在进步,然而人们的思想似乎沉睡在了路口。在彷徨中四处游荡,在富贵与贫困中徘徊。我们似乎习惯了时尚所谓的华丽,却渐渐远离了纯粹;我们渐渐认同了从外表衡定美丑,却忘记了内在。当时间渐渐流转,华丽都褪色了,那些曾爱慕的容颜,淹没在繁星之中时,我们会渐渐忧伤感慨。因为我们逝去了太多,留下的太少。

放低生活的姿态吧。试着学会从平凡中寻找美,也许在某个抓不住的瞬间,唯独值得追忆的只有你那朝圣者的心。

[点评]此文立意准确,语言优美,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如作者所说的,“放低生活的姿态”,“活出我们灵魂与心需要的”,我们才能超越艳丽,点亮前方。文章使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爸爸 科学 大学丝瓜网 crfgs.com